首页 > 留学资讯 > 正文

解放后,溥仪的户口登记成了问题,家庭住址派出所没法写,结果怎么解决的?

2024-04-27 17:03:34 | 先锋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解放后,溥仪的户口登记成了问题,家庭住址派出所没法写,结果怎么解决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解放后,溥仪的户口登记成了问题,家庭住址派出所没法写,结果怎么解决的?

溥仪退位后,在那时候究竟还有多大的影响力?

溥仪 退位后,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比如说刚开始的很多执政之人想要通过溥仪来复辟王朝和后来的日本人也想要拥立溥仪建立 伪满洲国 。这也吸引了很多人来投靠,并且想要为溥仪辅政。 下面让我来详细介绍。 先锋网

清朝灭亡,到达民国时期,这个是时代的转折与进步的体现。我国从 封建社会 解放了出来,走向了新的时期。但是虽然封建社会结束了,皇帝废除了,人们的思想还未完全转变过来。很多民众以及文人士大夫对于剪辫子风潮更多的是抗拒的心理。

人们一时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虽然皇帝废除了,但是溥仪仍是很多人复辟的筹码。包括 袁世凯 想要称帝,也是对皇帝这一职权的执念。 后来很多执政之人都想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通过溥仪来再次建立 封建王朝 。可见溥仪在民众中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溥仪在做皇帝并享受优待条件的同时,也一直在关注着民生疾苦,不管哪里发生灾害,他和皇后 婉容 都会去捐款,并且在 北京城 内,还以清皇室的名义设立了多处粥场,给那些吃不上饭的人民施粥,这种举动也使溥仪赢得相当一大部分下层民众的喜爱。 所有很多人还是十分拥护他的。包括后来中央也是通过他来让人民学习,更好的接受新的改革。以其为榜样。尽管退位了,但溥仪对群众的影响力仍然是很大的。

解放后,溥仪的户口登记成了问题,家庭住址派出所没法写,结果怎么解决的?

解放后,溥仪的户口登记成了问题,家庭住址派出所没法写,结果怎么解决的?

溥仪是个特殊的历史人物,当他在战犯管理所得到特赦回到北京后,其户口的籍贯一开始只写了北京,家庭现住址登记则随着工作的变迁经历了几次改变。

地址一:西城区前井胡同6号。

溥仪得到特赦回到北京后,原来的紫禁城是不可能再住了,于是,溥仪就暂时住到了他的五妹韫馨的家里。

这里就是西城区前井胡同6号。

地址二:北京植物园。

溥仪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在总理的安排下,溥仪去北京植物园参加工作,他的住址也在1960年8月份,从前井胡同6号迁到了北京植物园。

地址三: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

1961年3月份,在总理的安排下,溥仪进入了政协,担任文史专员,溥仪的户口登记中的现住址再次变更,由北京植物园迁到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

地址四:西城区东观音寺甲22号(登记时写成观音寺甲2号)。

这是1961年9月份的事情,在6月份的时候溥仪和新婚妻子李淑贤搬到这里,溥仪的现住址也再次由西城区赵登禹路32号迁到西城区东观音寺22号,溥仪在这里住的时间比较长,算是溥仪和新婚妻子李淑贤的婚房。

结语。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一生有很多传奇的经历。从皇帝到居民,从平民又成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日本投降后沦为战犯,新中国成立后在战犯管理所得到改造。在1959年得到特赦后,溥仪终于成了新中国普通的一个居民。

随着身份的变迁,溥仪的住址也从北京的皇宫,到天津的闲居,再到东北,得到特赦后又回到北京,并随着工作、生活地点的变化,户口登记上的现住址也不断的改变。

溥仪作为末代皇帝是不幸的,因为他亡了国家;溥仪相对于其他末代皇帝而言,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最后生活在新中国,得到了思想上的改造,成了一个正常的公民。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末代皇帝——溥仪》,《宣统帝溥仪》,《溥仪日记》,《我的前半生》。

解放后,溥仪的户口登记成了问题,家庭住址派出所没法写,结果怎么解决的?

袁世凯拨给溥仪每年400万银元,相当于现在多少钱?他能花得完吗?

1921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从秦始皇创建皇帝制度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正是颁布了退位诏书,封建王朝的历史正式落下了帷幕,中国从此走向共和政体,如今回顾历史,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和平下野也避免而来流血事件的发生,同样,作为对大清皇室的退位优待,根据退位协议,“大皇帝辞位之后,月月所用四百万元,由共和国专款拨用。”说白了也就是袁世凯政府出钱。

400万指的自然是四百万银元,虽然名义上只拨给溥仪一个人,其实也包括其他的亲王等总共数百名京城皇族,那这400万银元相当于如今的多少钱呢?又是否能够花的完?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银元过去有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大洋”,随着明朝时期大量的西班牙银元流入中国市场,中国也慢慢的开始流通起银两,到了光绪时期,清朝廷在1905年建立了造币厂发行银币。

在19世纪末政局动荡的中国,银元的说服力无疑要比纸币安稳的多,到了1914年,袁世凯在北京以大总统的名义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圆”为一个价格单位,每枚银元重量为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这年12月,由天津造币厂开始铸造镌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1915年后,各省仿铸,到1923年止,共铸发7500万枚。后来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袁大头”的基础上,除了钱币模样有所变动,但是基本参数维持了不变,而民国时期的清朝皇室,拿的正是这样一种银元。

它的购买力如何?就让我们好好算一算,以当时中国最为繁华富饶的上海北平作为例子,20世纪20年代,普通的码头工人工资大约为一个月20银元,而收入较高的大学老师和律师等,在100到200银元之间,鲁迅曾经一个月的工资为350银元左右,这包括了他教学和稿费的收入。根据《北京社会状况调查》所记载,20年代一个5口之家,每个月的开销是130银元,其中包括了出穿住行。

当时一枚“袁大头”,需要25克左右的纯银才能打造出来,按照现在银价来算,大约在100块钱左右,其实在1914年,一块大洋能够购买30斤的大米,按照如今2.5一斤的米价算的话,实际的价值在75元不等。那么我们从而就可以算出,清朝皇室一个月大约有30万的补助。这个数字确实不算少了。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由于民国政局并不稳定,加上政府也比较穷,缺乏对地区的掌控力,因此清皇室的这批津贴,拖欠和少给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而到了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以后,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修改了优待条件,将400万费用削减到50万。清朝皇室们本来就是大手大脚惯了的主,1922年溥仪退位后的大婚迎娶婉容,依然花掉了29万元举行宴会,这些补贴对于清朝皇室来说显然是不够花的,后来那么多王爷争着将王府当中的古玩字画卖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以上就是先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先锋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解放后,溥仪的户口登记成了问题,家庭住址派出所没法写,结果怎么解决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