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3 03:00:02 | 先锋网
俞敏洪:“留学教父”的华丽转身 问问那些有出国打算的中国学生,也许每一个都熟知俞敏洪这个名字,当他现身于美国或加拿大的街道时,常常会被一些中国留学生认出来,心悦诚服地称呼他为“留学教父”。作为一名教师,兼商人,俞敏洪在十多年间将新东方从一间教室、十几个学生的培训作坊,发展成为影响全国、融资上市的庞大教育集团,或许是他身上最吸引人的地方。出生草根当一个人被视作成功者,他的每一个故事都会成为注脚。俞敏洪在演说中经常讲到,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经过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诚然如此,他无疑属于前者。俞敏洪出生于60年代初的江苏农村,他因英语培训成名,却因为英语成绩差劲两次国考落榜。他说自己从那时开始与英语较上了劲。1980年,第三次参加国考的俞敏洪终于上了大学,讽刺的是,录取他的是北京大学西语系。即便如此,当时也没人想到俞敏洪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进入北大后,他因为肺结核病休学一年,因为国语不标准,只能在差班上课。土里土气、智商平平,是俞敏洪当时的公认形象。他的高三补习班同学、现任北大新东方校长周成刚后来调侃,自己苦苦奋斗了二十几年,想不到最后竟要受制于他。俞敏洪自嘲,5年的大学生涯,大家认为他是最没出息的一个,也没有一个女孩正眼看过自己。这些故事是俞敏洪日后经常在公开场合对别人提起的,他想要表达的是:不甘困苦、笨鸟先飞,就一定有成功的机会。事实上,俞敏洪当时还并未萌发出创立一大摊子生意的远大梦想,但他的确是个愿意为生活做出改变的人。大学毕业后,俞敏洪的大部分同学出国留学,他因为学业不出众“只能”留校担任一名普通老师。在“下海”浪潮席卷的那个年代,对于接触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这是一份无聊的工作。经过3年的申请,他终于也被美国一所大学接受。成功总是被各种偶然包裹,这就是新东方创立的最初动机。俞敏洪为了攒钱出国,张罗起一间淹没在建筑工地中的培训作坊。第一次转身其余,起初俞敏洪并非一个纯粹的企业家。1991年因开办辅导班而被北大以不务正业为名全校通报批评后,他才最终下定决心,投身商海。平心而论,无论是俞敏洪还是新东方,早期并没形成任何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逻辑和远景规划。(创业 sun)俞敏洪甚至表示,自己有时会后悔把新东方做成今天这么大。他当初的设想只是在北京做成年收入一两百万的精品机构,把精华人物都集中到那里,有限制地发展,因为小范围内也能实现理想,无论转型还是放弃,也比较容易。从课外作坊到教育集团,俞敏洪的发家经历始终被当作新东方天然的形象宣传片,他时常用加强版的心灵鸡汤让台下的新东方学员们热血沸腾,增加后者对于这个品牌的崇拜。1993年底,“寄人篱下”的北京新东方学校正式独立注册成立,凭借抢占市场先机的优势和留学生群体的逐渐扩大,1995年底,新东方学生已经突破1.5万人次。直到这个时候,俞敏洪才真正被“逼上梁山”。从1995年到2000年,他陆续邀请了杜子华、徐小平、王强、胡敏、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江博、周成刚等一大批日后响当当的人物加入新东方,共同创业。“当时野心太大了,现在留给我的是难以承受之重。当你发现自己给自己制定了一个难以承受之重的目标后,煎熬和痛苦便呼啸而至。新东方是一条不归路,让我不得不走下去。”这是俞敏洪总结的创业体会。日后,王强回忆说自己选择放弃贝尔实验室工作回到国内与俞敏洪创业,并非因为俞敏洪身上的商业才干,而是看重他的诚恳和实干。朴实无华让俞敏洪有了非凡的凝聚力和领导力。在招来众多专职人员、形成清晰商业模式之后,新东方的成功显得顺理成章起来。2006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11年,新东方已经达到学员200万,拥有教师15000名,净利润超过30亿的规模。新的拐点截止2010年底,包括学而思、环球雅思、学大在内,国内上市的海外教育机构已达到两位数,正如俞敏洪自己所说,做大后的新东方给他带来更多压力,这已不是当初举行几场 *** 澎湃、幽默诙谐的讲演和满大街、满校园张贴小广告就可以占据市场的时代,从草莽到正规军,俞敏洪需要为自己和新东方找到新的定位。“一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创业”始终不能长久,俞敏洪从始至终都知道自己的才能和短板在哪里。去年底,陈向东出任新东方执行总裁,而在此前,新东方已经因为利益分配、管理权限等遗留问题进行过多次人员重组,它需要从一个家族企业色彩颇重的企业变为一家真正市场意义上的大企业。陈向东“掌权”后,新东方迅速推出了公务员培训、优能、泡泡英语、麦格森国际高端英语培训等新业务,力主从独立品牌向多元品牌转型,并提出一系列优化改革方案,希望提高新东方的运营和工作效率。在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拐点后,俞敏洪再选择“放权”。俞敏洪说,希望有一天能够净身离开新东方,写书、旅游、支教,甚至到沙漠寻找绿洲。他始终还是一个文人。很难想像,如果真有一天新东方与老俞再无瓜葛,会是怎样,但可以肯定,新东方不再仅仅只有一个俞敏洪。
先锋网(https://www.xfgcsgj.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土鳖"VS"海龟":创业有啥不同的相关内容。
"土鳖"VS"海龟":创业有啥不同
毕业季来临,一些毕业生的就业焦虑越来越强。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自主创业。但创业热情高涨,并不代表着前途一片光明。有留洋背景的“海龟(归)”创业者,与国内高校毕业生之间,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感受会不会有很大不同?毕业季来临,一些毕业生的就业焦虑越来越强。面对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自主创业。但创业热情高涨,并不代表着前途一片光明。有留洋背景的“海龟(归)”创业者,与国内高校毕业生之间,他们的创业经历和感受会不会有很大不同?
创业心态:“跟风”VS“挑战”
陕西姑娘姚莹莹在复旦大学读书时,宿舍里就堆满了各种高跟鞋,除上课吃饭,她大多数时候都盯着电脑或和快递打交道。“那时候是2007年,大学生做生意,还是需要挺大勇气的。”
“我的理想本来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发现就业限制条件很多,就想趁着自己还有点年轻人的‘热血’,和同学一起创业。”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杨琛毕业后在社区开办了一个“少儿活动社”,可是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她并没有多少信心。
“我们几个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创业,说是破釜沉舟也不夸张。”杨琛说,从找场地到装修,从设计到采购,都是亲力亲为,两个多月的前期准备中就遇到了不少挫折。
1985年出生的董俞希,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开了一家公务员培训机构。“我觉得,真正的创业者所做的事情必然是自己喜欢的,创业就好像是跟自己赛跑,在做事的过程中寻求真实的自我,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给社会多一些附加值。”
董俞希认为,“海龟”创业的一个优势,是海外成长环境养成的多元自由理念,比较超前的.商业视野和判断力,将创业看做是一种自我挑战的过程。同时,多数“海龟”因为语言、人脉和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势,创业中会少一些“养家糊口”的焦虑。
创业基础:“一张白纸”VS“老江湖”
1986年出生的致宾,在北京读完大学本科后开始从事建筑工程类创业。“受到姐夫影响,我决定做工程装修。可是,工程装修讲的是人脉关系,资金、团队、平台,我一样也不沾边。”
刘璞和4位同学毕业后开办了深圳中聿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可他们很快陷入了困境:“我们都有闯劲和知识,行业的趋势也都了解,但我们没有实施的经验,总是眼高手低,找不到突破口?”
29岁的薛天在悉尼大学读书时,就和朋友创办过网络公司、婚庆公司,四年里的实习经历,包括在澳洲矿业公司、老挝大米调研基地、河南农产品期货市场……这些经历,使得他毕业后开办外贸公司变得胸有成竹。“澳州读书时,常常和同学一起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最终盈利的钱不是大家一起开心吃饭,就是捐给了慈善机构。”
董俞希说:“身边从来不乏才华横溢、激情满满的创业者,他们的创业领域,有互联网、环保、饮食文化等方方面面,生活虽然忙碌,却也相当充实。”
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厚积薄发的显现。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祖翼说,相较于国外学生,国内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时常面临社会经验的不足。从书斋到社会,缺少衔接和过渡。
“学校承担创业的教育培训,责无旁贷,但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和有利的政策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周祖翼说,同济大学建立中芬研究中心和创业谷,参考了国外大学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的举措,让大学生读书的同时,也学会在商海竞争中存活。
创业环境:“门槛高”VS“机会多”
张永祥和李文富,是两位美国“海龟”创业者,创业领域涉及抗癌药物的开发。有优惠政策“护体”,获得了税收减免,还“游说”来上千万元的风险投资,创业开局不可谓不华丽。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创业中的“水土不服”慢慢显现。“由于行业相对高精尖,仪器零件、药物辅料等,常常需要从外国进口,价格很高,不断烧钱。”张永祥说,另一方面,投资方看不到短期回报,就要撤资。“一项药物从研发到应用的周期,短则两三年,长则十几年。可风投公司是做地产行业的,不懂医药,也等不及那么长时间。”
与此同时,国家创业基金项目的申请门槛又实在太高。“申请这样的资金,需要达到很多条件,比如要有达到一定标准的大型专业生产车间。”李文富说。
接受基金项目扶持的创业公司,往往还需要定期“回报”专利。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生汪思华和几名同学创办了一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他说,投资专家的要求和企业本身发展存在一定落差,所以能够善始善终、真正获益的创业项目凤毛麟角。 先锋网
“海归”博士、浙江贝达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认为,国内创业门槛较高的问题不容回避,必须从扶持政策的力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但是创业者缺乏对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预期和准备,也是造成创业“夭折”的主要原因。“从小残酷的竞争,造就了中国人对安逸稳定的特殊追求。在找准方向的前提下,创业贵在责任、诚信与坚持。”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海龟”创业者似乎比本土创业者更看好国内的创业市场。“机会很多、平台很好,重点是想做事情的人也很多。”董俞希说,国内二、三线城市,潜藏着巨大的创业商机。相信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市场经济发展,会出现更多有利于年轻人创业的政策和契机。
; 以上就是海龟留学考公务员 "土鳖"VS"海龟":创业有啥不同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先锋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先锋网:www.xfgcsgj.com国外留学考公务员不算人才绿卡您想问的是国外留学考公务员算不算人才绿卡吗?国外留学考公务员需要根据工作地点的政策规定决定能否申请人才绿卡。人才绿卡申请条件要以各地政策为准。以广州市为例,凡符合本市引进人才需求,每年在本市创业或工作超过6个月的,非广州市户籍的境内居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台湾地区居民以及外国人,持中国护照、拥有国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且国内无户籍的留学人员
海归考公务员考试有合适职位吗?海归人员是可以报考公务员的,只要他们的国外学位符合相应职位的要求。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海归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位和资格进行报考。具体到银保监会系统,这是一个由原中国银监会和原中国保监会整合设立的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全系统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保险业,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银
上海允许外国人考公务员吗上海允许外国人考公务员吗介绍如下:是的,上海市政府在2023年8月1日实施了新政策,允许具备中国国籍并符合相关资格要求的外国人参与公务员考试。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事业单位注入新的人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本地事业单位的综合实力。然而,只有永久居留权或中国公民身份的外国人才有资格参与公务员考试。此外,据上海市人力资源管理局出台的政策,事业单位也可以招聘
海归硕士毕业生如何报考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问对人了.中国公务员报考身份,你就是硕士毕业生.算应届毕业生.(如果你报考的岗位要求的是硕士)如果你的岗位要求的是本科,你就属于社会人员.如果你毕业一年内,报考研究生岗位公务员,你属于应届毕业生.如果超过一年,你再报考,不论什么学历的公务员,你都属于社会人员.其实不论应届还是社会人员都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你必须是国家承认
考公务员去上海华智公考培训怎么样?我报了华智的,感觉挺给力的!华智在上海好像有好几个校区,本人在杨浦,所以一直在三号湾那里上课。如果报了班一定要系统地去上,中间不要断,前期一般是上基础课,好好记笔记!好好记笔记!好好记笔记!重要的话说三遍!然后中期再上强化班,强化班的时候老师会根据大家的情况讲得快一些了,然后带着做题再讲解。报班很重要,自己练习做题也很重要!一定要培养出手感,做套卷,我刚
出国留学没毕业可以考公务员么考取公务员时,必须持有正式的毕业证书。因此,对于那些正在国外留学但尚未完成学业的同学而言,他们还无法参与公务员的招聘考试。这是因为,在申请公务员职位时,招聘单位会要求应聘者提供相关的学历证明,而这些同学尚未完成学业,无法提供相应的毕业证书。另外,即使在国外完成了学业,也需确保所获得的学历学位符合中国的相关要求。具体而言,留学回国人员需要向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申
非上海户口,正在海外留学硕士的应届毕业生,可参加上海公务员考试吗?1、只要你的文凭可在教育部网站上查询通过便可参加考试2、2010年度上海公务员考试将于2009年12月展开笔试,此次考试您无法参加,因为您无上海户口,也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更是人在英国,所以完全没有任何希望3、2011年度的上海公务员考试将于2010年12月占课笔试,到时候,您可参加公务员笔试,2-3月将开展第一轮面
"海龟""海带""海参"留学结束你会成为啥《"海龟""海带""海参"留学结束你会成为啥》由01月11日报道。随着留学事业的发展,留学呈低龄化的趋势,留学生的数量也在每年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归国留学生数量也连年递增。在一份《2011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中显示,海归月薪从3000元起,超过四成人的月薪不足5000元,月薪在3000元~10000元的占71%,只有15%的超万元。名词
2024-09-27 00:16:26
2024-07-07 10:12:37
2024-07-05 08:14:23
2024-08-04 16:04:14
2024-09-11 18:55:24
2024-10-06 21:08:58